人活到了而立之年、活到了三四十歲之后,頭腦中一定會有各種世俗的看法、固有的觀念,有各種各樣的污染。正是這種污染使我們的生命不再年輕,讓我們喪失了許多的創(chuàng)造力和生命的生機。人們開始擔心失去已有的名譽、地位和各種關(guān)系的資源,要放棄這些東西,讓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狀態(tài),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正是這種擔心和可怕,越來越使人變得世俗,阿諛奉承、不求上進,千方百計地在討好著這個世界,一步步地失去著人性中最本質(zhì)的東西,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創(chuàng)造力的東西。
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:哈佛大學的校長來北京大學時,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。有一年他向?qū)W校請了三個月的假,然后告訴自己的家人,不要問我去什么地方,我每星期都會給家里打個電話,報個平安。然后這位校長就去了美國南部的農(nóng)村,去農(nóng)場干活,去飯店刷盤子。在田地做工時,背著老板吸支煙,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說幾句話,都感到很高興。最后他在一家餐廳,找了一個刷盤子的工作,只工作了四小時,老板與他結(jié)了賬,對他講:老頭,你刷盤子太慢了,你被解雇了。這位校長回到哈佛后,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環(huán)境,但感到換了另外一個天地:原來在這個位置上是一種象征、是一種榮譽。這三個月的生活,重新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,讓自己復(fù)了一次位,清了一次零。
在這個世界上,一個人要放棄自己已有的東西,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。幾年前,我們幾個年輕人下海、辦公司之時,借鄧公南巡的東風,讓我們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一批,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的原始積累,有了一個比較大的“舞臺”。短短的幾年,資本規(guī)模迅速擴大,在商界也成為了人人都在議論的奇跡。伴隨而來的是各種榮譽、拍馬屁、合伙人之間的明爭暗斗。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三十歲出頭的人,應(yīng)該擺脫這種狀態(tài),要離開這個公司,重新把自己放在最原始的狀態(tài),讓自己重新開始。另一個原因是在此之前,有人把我成功歸結(jié)為運氣好,并定量地總結(jié)了六個好運氣。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,成功似乎不是來自于權(quán)勢,必然就是來自于好的運氣。我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培養(yǎng)。所以我下定決心,要讓自己重新成為一無所有的狀態(tài),鍛煉自己的能力,證明自己的能力。
|